秋高气爽,是锻炼身体的黄金季节,但夏末秋初如何平稳过渡,正确锻炼?专家指出,秋季气候条件不同于夏季,空气干燥,早晚明显凉爽。每个人都应该及时调整健身习惯,掌握正确的锻炼方法,不要保持健康,不要伤害自己。
晨跑不适合在路边
秋季在林荫道上慢跑,呼吸新鲜空气对人体有益。但在车水马龙的城市里,在路边慢跑锻炼,其实很不健康。由于秋天气候干燥,灰土容易飞扬,造成空气污染,在路边跑步,肺活量增加,会吸入更多的灰尘和汽车排放的有害气体,无形中增加对身体的伤害。因此晨跑和运动最好选择在公园等安静干净的地方进行。
主要是有氧运动
秋天天气慢慢转冷,健身时一定要选择动作幅度小,卡路里消耗大的有氧运动,而且根据年龄的不同而有所不同:年轻人可以安排跑步等高冲击性有氧运动,这样可以消耗更多的卡路里;中年人可以安排快走、慢跑、爬楼梯等低冲击性有氧运动;老年人可以安排散步、瑜伽、太极拳等项目,注意循序渐进。
运动服讲层次
很多人认为,人一旦锻炼,就不会觉得冷,只穿单薄的短袖运动衫。事实上,当人体在户外运动中产生更多热量时,它只是中间部分,运动前后很容易受到外界温度的影响。户外运动炼时,要等身体发热后,再脱掉外套,锻炼后要及时穿上,如果穿着汗湿的衣服留在秋风中,很容易感冒。在运动服材料的选择上,很多人认为纯棉衣服舒适吸汗,但其实选择透气性比较好的聚丙烯材料会更合适。
控制运动量
秋季,人类神经系统兴奋程度提高,生理功能趋于活跃和增强。本季人易过度运动,造成过度疲劳,影响工作和健康,还易引起运动损伤。尤其是中老年人要掌握好运动时间和强度,不要超过身体负荷。一般而言,中老年人每次锻炼时间不超过1.5小时。运动时感觉身体有点发热,有点出汗,运动后感觉轻松舒适,这是适度的标准。
互相运动防秋燥
运动后多喝开水,多吃甘蔗、梨、苹果、乳汁、芝麻、新鲜蔬菜等柔软食物,保持上呼吸道粘膜的正常分泌,防止喉咙肿痛。如果运动时出汗过多,可以在沸水中加入少量盐,以保持体内电解质的平衡,补水时以少量、多次、缓饮为准。另外,运动必须在最佳的精神状态和生理状态下进行,俗话说春困秋乏,尽量保证充足的睡眠不仅能恢复体力,保证健康,而且是提高机体免疫力的重要手段。